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是日、俄双方为争夺远东的势力范围,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及邻国朝鲜而进行的一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折。中国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不但使得日本直接占领我国东北成为现实,而且也为其他刚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列强提供了趁火打劫、瓜分中国的机会。日本的得手,无疑是对觊觎我国东北为时已久的沙俄的沉重打击,因而沙俄积极串通德、法两国,向日本施加压力,日本被迫交还了辽东。
1900年沙俄帝国主义出兵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后,一直赖在东北不走,妄图把东北变成俄国的一个省,推行其“黄俄罗斯”计划。沙俄帝国主义的这种强盗行径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与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急剧激化起来。
日本是新崛起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它对外政策的基点就是所谓的“大陆政策”。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强盗都要争夺远东霸权,争夺的焦点是中国的东北和朝鲜。自从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日本一直怀恨在心,决心大举扩军备战,以便伺机报复。
然而,沙俄企图独占中国东北的贼心不死。1901年2月16日,俄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向中国提出了中俄协定草案12条,这个苛刻的草约不仅使东北沦为沙俄的殖民地,而且把蒙古、新疆、山西等地也划入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以日本为首的列强从各自在华利益出发,纷纷出面干涉,清朝政府拒绝了沙俄的无理要求,沙俄的阴谋又未能得逞,日本暗自庆幸。但在三国干涉还辽以后,沙俄也看到势必会与日本发生一场战争,于是,便以压倒日本为目标,竭力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
1901年9月,日本首相伊藤提出“满韩交换”,并亲自赴俄进行交涉。当时俄国认定“满洲完全归俄、朝鲜完全归日”。而日本则坚持“朝鲜归日,满洲基本归俄”,各不相让,谈判决裂,悻悻而返,最后只有用武力来解决。
1901年9月7日,11个帝国主义国家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事后,沙俄的军事力量仍然盘踞在东北,拒不撤走。虽然日本当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反对沙俄独占中国东北,但是:这时它财政拮据,陆军和海军还都没有做好准备,无力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个问题。
日本为了与沙俄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除在军事上积极做战争准备外,还吸取了三国干涉还辽的教训,竭力开展外交活动,争取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日本政府首先考虑到的是与英国结成同盟,以对抗沙俄。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英国在远东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沙俄。因此,英国的远东政策是力图遏止沙俄势力南下。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向朝鲜大肆调兵遣将的时候,英国政府从扶植日本以沙俄的目的出发,故意支持日本对中国发动一场战争。因此,当清朝政府请求英国从中调停中日争端问题的时候,英国一面进行“调停”,一面却与日本订立新约,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政策给予极大支持,以便使日本打败中国后带来更多渔利的机会。
沙俄在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不但加深了同日本的矛盾,同时也加深了同英国之间的矛盾。由于英国在华的既得利益最多,为了遏止沙俄不断扩大的侵略势力的南下,英国曾一度想通过协商的途径来缓和同沙俄的矛盾。但是,英国很快就发现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沙俄扩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促成日英结盟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过多次谈判和讨价还价,日英两国于1902年1月30日签署了《日英同盟协约》,即日生效,共同对付沙俄。
日英协约的签订,意味着日本将采取对俄实施战争的方针。日本的这一异乎寻常的举动,使沙俄政府非常震惊。沙俄外交当局立即建议法国对日英同盟共同作出反应。法国政府本来也不赞成俄国把兵力调到远东去,但经过双方的多次协商,最后于1902年3月20日,俄法两国发表了一项共同声明。这项声明向日本和英国暗示,俄法两国有可能在远东合作。而事实上,法国在政治、军事上并未给予自己的盟国很大的援助。
1901年8月,李鸿章建议沙俄政府重新恢复谈判,这一次沙俄表示要做出较大让步。但是,在恢复谈判后,沙俄政府却重新要求为它的撤军支付一定的经费。沙俄打算在18个月内分3批撤出在中国东北的全部军队。但是在东北撤军协定签字之前,中国必须偿还所欠道胜银行的债务,并且要求中国许下诺言:满洲的任何租让权,在未向道胜银行提出之前,不得授予其他外国人。另外,俄国还答应在沙皇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再给李鸿章30万卢布的贿款。可悲的是,还没等到达成协议,李鸿章就于1901年11月7日吐血毙命。
在日、英、美三国的警告下,清朝政府再度拒绝了俄国的建议。1902年2月3日,美国对道胜银行企图对东北实行垄断的行为提出正式抗议。
日英结盟,使清政府喜忧参半,一方面觉得东三省撤军谈判从此将大为方便了,另一方面又担心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由于日英两国订立同盟条约和中国再度拒绝缔结协定,且日、美对俄不断施加压力,东北三省人民反抗沙俄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沙俄政府不得不做出了一些让步,表示接受中方提案,取消了关于中国政府预先保证不把租让权授予外国人的要求。由于这一让步,中俄两国终于达成了协议。1902年4月8日,中国政府代表与沙俄驻北京公使在北京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
第二条,规定俄军分三期撤军,每期六个月,十八个月内撤完,但条件是“再无变乱发生,亦无他国之牵制”,实际上是为俄军后来随便找寻借口拒绝撤走埋下了伏笔;
第三条,规定俄军撤出前,清朝政府驻扎东北的军队人数与驻扎地点,须与俄国军官商定,俄军撤完后,中国酌增兵力,但应随时知照俄国;
《交收东三省条约》签订后,沙俄是否撤军,成为当时举世关注的焦点,人们期待着沙皇政府实现诺言,在中国和国际上,抗俄的舆论也暂时平息下来。条约生效后,沙俄按照条约规定的期限,于1902年9月4日撤退了由山海关至锦州一带的俄军,至6日夜全部撤完,并将关外的铁路也交还给了中国,但辽河以西的部分俄军却移到了奉天省东部地区。
1903年4月8日,到了俄军第二阶段撤出的最后期限,沙俄突然变卦,不仅未撤一兵一卒,反而借口日本人在鸭绿江西岸放火,派兵800多名前往安东;借口有英、德、日兵舰停泊在营口,派兵将营口重新加以占领。4月18日,沙皇政府突然向清朝政府提出7项新的要求,作为撤军的交换条件,强调中国不得将所还地区让与或租给他国,中国政府不能在东北三省增开商埠、增设领事等,实质上是不容别国插足,所排斥的对象明显地指向日、英、美三国。并坚持只有清朝政府承认这些条件,才从东北撤出俄军。
沙俄的7条无理要求提出以后,使它和日、英、美的矛盾又进一步激化。日本驻华公使于4月19日向清朝政府发出警告,指出如果中国答应俄国的要求,则东三省就不复为中国所有。英、美两国也向中国示意不要接受俄国的要求。与此同时,日、英、美三国向俄国提出了强烈抗议。
沙俄拒绝撤军的7条无理要求的消息传出以后,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在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中,4月22日,清朝政府复照俄国政府,声明应恪守《交收东三省条约》,断然拒绝了沙俄提出的7项无理要求。
沙俄拒不撤军,同时,军队南下侵入朝鲜北部,使日俄之间的关系突然紧张起来。6月30日,日本政府举行御前会议,决定与俄国开始直接谈判,以解决“满韩”问题。沙皇政府则同意与日本直接谈判,企图给日本一点甜头,取得日本的支持或默认。与此同时,日本还通知同盟国英国,请求支援。事实表明,以日英同盟为后盾的日本政府已经下定决心,在最坏的情况下,要对俄发动战争。然而,对日本的这种决心,俄国方面却没有察觉。
在英美的支持下,日本在谈判中采取了强硬的态度。8月12日,日本方面首先提出一个方案作为谈判的基础。而俄国显然没有谈判的诚意,对于日本提出的提案,要求移至东京谈判。
拖延一段时间以后,日本同意将日俄谈判地点改在东京进行。10月3日,针对日本的提案,沙俄方面向日本提出了一个反提案,对此,日本也不示弱,寸步不让,于10月30日提出了第二次方案。俄国方面毫不妥协,比日本更加强硬,针对日本提出的第二次方案,沙俄于12月11日又提出第二次反提案,其主要内容与第一次反提案完全相同。
在谈判期间,沙俄的一系列行动也促使了日俄关系的激化。8月12日,俄国下令设立远东总督府。这就促使日、英、美结成反俄阵线,并使清政府压力更大。9月6日,沙俄驻华公使提出延期撤兵,日本警告中国政府不能接受。9月8日,第三期撤军期满,沙俄不但没撤军,反面增兵东北,强化旅顺的军事设施。这时日本认为,沙俄占据整个东北,于日本利益是莫大的威胁,扬言不惜“诉诸武力,决一胜负”。
此后,日俄双方频繁会商,次数达13次之多。时间已经拖到1904年1月,两国意见始终不能一致,而且俄国老是拖延答复。到1月13日,日本政府对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而沙俄对于日本政府的最后通牒,一直拖到2月份也没有答复。
1902年8月至1904年2月,日俄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谈判,均无结果。双方口口声声表示要谈判解决,背后却都在加紧战备。在谈判桌上,一个争,一个赖;一个逼,一个拖。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沙俄代表竞拍着桌子狂叫:“我们在满洲是主人,这一点已毫无疑问;而在朝鲜,那还得走着瞧!”日本代表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双方虎视眈眈,剑拔弩张。
双方在谈判期间,都在疯狂地扩军备战,秣马厉兵,磨刀霍霍。所以,日俄开战,对双方来说,只是个时间问题。其实日本在12月16日召开的政府、元老会议上就决定了对俄开战,其后所进行的双方外交谈判,只不过是为了赢得陆海军的准备时间而已。
1904年1月6日,英国政府答应,日本开始军事行动后,立即给予贷款。几天以后,美国也表示同情日本。这样,日本政府得到了英美两个大国的具体保证,并完成了战争准备。
2月4日,在日本由元老和大臣们参加的御前会议上,认为战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中止日俄交谈,开始军事行动。2月6日,日本向俄国政府递交了断交书。
2月5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海军上将接到开始军事行动的命令。
2月6日,日本联合舰队兵分两路:一队前往偷袭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另一队掩护陆军先遣队在朝鲜仁川登陆。日俄战争终于爆发。
1904年2月6日,日本联合舰队奉日皇睦仁的命令,开始作战行动。凌晨1时,东乡平八郎在旗舰“三笠”上面。召集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以下各司令长官舰长、司令等开紧急会议。
首先宣读日皇睦仁给陆海军的敕语,然后发布作战命令;命令联合舰队于2月6日上午9时,从佐世保军港出发,向黄海急进,负责击败旅顺口和仁川的俄国舰队;令第二舰队司令官瓜生外吉率领第四战队及第九、十四艇队,前往歼灭停泊在朝鲜仁川的俄舰,并在那里掩护陆军登陆;令第一、二、三战队及5个驱逐队直达旅顺港。8日,用驱逐舰乘夜暗袭击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然后由联合舰队的主力于翌日进一步攻击俄国太平洋分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从佐世保军港出发以后,于2月7日下午3时到达朝鲜半岛的西南岸,2月8日早晨到达朝鲜西海岸的小青岛附近,2月8日下午5时到达旅顺口的东方约44海里的圆岛附近。东乡立即命令第一、二、三驱逐队前往旅顺,第四、五驱逐队前去大连,按预定计划进行攻击。
2月8日夜,海上一片漆黑,万籁无声。旅顺港外锚地跟平时一样,停泊着太平洋舰队的16艘军舰。接受偷袭旅顺俄国舰队任务的日本第一、二、三驱逐队,排成一字形向旅顺方向飞速前进。晚上10时30分,在舰首的右方,突然发现从俄舰上射来的探海灯光,给日本驱逐舰一场虚惊。原来是俄国值班巡逻的驱逐舰“无畏号”和“机敏号”在旅顺要塞以东20海里处,用探海灯进行正常照射,并没有发现日本舰队,但这反而暴露了俄舰自己的位置,正好帮了日本驱逐舰的忙。日本第一驱逐队迅速向右方躲避,全部熄灭舰上灯光,并根据灯塔和俄舰上的灯光修正航向,悄悄地接近俄国舰队。
2月9日凌晨零时20分(北京时间2月8日23时20分),进行灯火管制并悄悄向俄舰靠近的日本第一驱逐队,借着俄舰上的探海灯光,看见旅顺口港外有许多舰影在浮动,认为偷袭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由4艘驱逐舰组成单纵阵的第一驱逐队,迅速扑向俄舰,各自寻找目标发射水雷。正在这时,第二、三驱逐队的6艘驱逐舰也全部赶到,接近俄舰并发射水雷。霹雷般的爆炸声,震动着寂静的夜空,俄舰上的水兵顿时惊慌失措,盲目射击,乱成一团。日本驱逐舰在近距离处向俄舰发射了16枚水雷,其中有3枚命中目标。
日本的3个驱逐队完成偷袭任务后,在弹雨中撤走。前往大连湾的日本第四、五驱逐队,因为在湾内未发现俄舰,也全部返回。2月10日,5个驱逐队全部到达仁川附近,歼灭了停在仁川的俄舰。
日本联合舰队在2月8日偷袭驻旅顺俄国太平洋分舰队,2月9日又歼灭了驻朝鲜仁川的俄舰,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挑起战端。2月10日,日本明治天皇睦仁正式对俄宣战,日俄战争终于爆发。
日俄战争分海战和陆战两大战场。海战主要集中在旅顺口及其附近海面上进行;陆战主要集中在旅顺、辽阳、奉天3处进行。战争进程长达19个月,最后以俄国失败而告终。
自从2月8日停泊在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遭到日本海军偷袭以后,日本海军趁俄国太平洋分舰队的创伤未愈,又进一步发动进攻。2月11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又派出第三、四、五驱逐队,前往旅顺第二次进攻俄国太平洋分舰队。但是,这一天由于天气恶劣,暴风雪下海涛汹涌,使进攻的日舰受到很大阻碍。只有第四驱逐队的2艘驱逐舰在半夜的时候,冒着风雪好不容易到达旅顺港外,在黑暗中发现俄舰的舰影,便向俄舰发射了鱼雷,但由于风浪太大,没有产生什么效果。
2月12日,俄国远东总督阿列谢耶夫海军上将召集会议,讨论有关保卫大连港、旅顺港出入口,以及太平洋分舰队下一步的行动和加速修理受伤舰只等问题。会后,为了不让日舰接近旅顺,俄舰开始在港外布雷。但由于经验不足,使得在进行布雷作业的“叶尼塞号”水雷运输船触雷炸毁。而派出去查明“叶尼塞号”被炸原因的防护巡洋舰“包亚林号”,又由于不知道雷区的确切位置,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也触雷而葬身大海。
俄国海军除了太平洋分舰队外,还有波罗的海舰队,其实力远远超过日本海军,日本只有在俄波罗的海舰队到达远东之前,才能在与自己实力大体相等的太平洋分舰队决战。因此,东乡平八郎考虑,必须尽一切努力把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封锁在旅顺港口内,彻底控制制海权,以确保日本陆军安全登陆和从海上运送军用物资的安全。
这时,一个名叫有马良桔的参谋向东乡献了一个良策,建议用沉船堵口的办法堵塞旅顺口,把俄国舰队封锁在港内,就能完全控制制海权。这一办法立刻得到东乡平八郎的同意,并立即传令各舰队招募志愿堵塞队员,最后在应募人员中选出67名士兵为堵塞队员,又配备了几名军官,由有马良桔任总指挥,分乘5艘运输船前往执行任务。
2月23日傍晚,在军乐声中,东乡平八郎率各舰官兵为这些给日本帝国主义卖命的堵塞队员壮行。
5艘堵塞船由第一、五驱逐队和第九艇队护卫,在凄怆残月的辉照之下驶向旅顺口。在月落的时候,俄军的探照灯突然向这些日舰照射,岸上的几处炮台齐向日舰开炮,俄舰也开炮助战。强烈的灯光把日本堵塞船上的士兵照得头昏目眩,在猛烈的炮火中陷入困境。5艘堵塞船不是触礁就是搁浅,只有1艘到达了港口,打开阀门,放进海水后自沉,但是已无济于事。第一次封锁港口失败,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次封锁旅顺港口失败后,于2月24日早晨,东乡平八郎率领第一、二战队来到旅顺港外,隔着矮山向港内的俄舰开炮,对港内的俄国舰队进行威胁。东乡平八郎指挥的炮击,虽然对俄国舰队起到一定的威吓作用,但并没有收到明显效果。
由于俄国太平洋分舰队接连失利,整个舰队在旅顺港口内蜇伏不出,使得制海权完全被日本所控制,俄国国内对俄太平
洋分舰队司令长官斯达尔克强烈不满。沙俄政府于2月17日解除了平庸无能的斯达尔克海军中将的太平洋分舰队司令长官的职务,派马卡洛夫中将前来接替他的职务。马卡洛夫于3月8日到达旅顺。
马卡洛夫上任以后,实行了一系列提高舰队战斗力和加强要塞海岸防御的措施,使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发生了新的变化。马卡洛夫还特别注意组织侦察,为了查明日本舰队在旅顺口附近的所处位置,几乎每夜都派鱼雷舰出海。
东乡平八郎看见俄舰仍然能够自由出入港口,于是,在取得大本营同意后,决定于3月24日对旅顺口进行第二次封锁。因天气恶劣,后改在25日进行。这次封锁挑选了68名士兵,分乘4艘运输船,仍由参谋有马良桔指挥。船队在驱逐队的掩护下,于27日凌晨2时到达老铁山南方,然后向港口一直前进。
尽管东乡平八郎对这一行动严加保密,但是马卡洛夫通过侦察员还是获得了有关情报。他亲自指挥这次战斗,为了靠近战斗地点,他离开旗舰换乘炮舰。当日本堵塞船队来到离港口2海里的地方时,被严加警戒的俄军海岸探照灯发现,于是值班舰和岸炮立即向堵塞船队猛烈开火。这次堵塞港口的行动又没有成功。
日本联合舰队每次到旅顺挑战,总想把俄国舰队引到大洋中进行歼灭。而马卡洛夫率领俄国舰队虽然也出港迎战,但因
实力不足,并不到大洋中去追赶日舰决战,只是停在岸边炮台附近,以图把日本舰队诱到炮台的射程以内,凭借炮台上的炮火,实行水陆协同作战,消灭日本舰队。可老奸巨猾的东乡平八郎识破了马卡洛夫的计谋,并不上他的圈套,且于4月11日派10多名士兵前往旅顺港口,在马卡洛夫舰队经常往返的水面布了雷。对此俄军却一无所知。
4月13日,在经过一阵对攻后,当马卡洛夫看见日本舰队力量强大,难以取胜时,立即下令按往日的行驶路线向黄金炮台附近撤退。上午9时45分,俄国舰队进入了日军的布雷区。当俄舰行驶距离海岸2海里时,忽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只见驶在前面的俄军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右舷侧掀起冲天水柱,立刻黑烟弥漫,紧接着在舰桥下面又起第二声巨响,喷出青黄色浓烟,爆炸的气浪非常猛烈。仅过1分30秒钟,这艘俄国旗舰便沉入海底,马卡洛夫和他的参谋人员以及29名海军军官、652名水兵,全部葬身海底。俄国的海军名将马卡洛夫上任只有36天,便做了沙俄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罪恶战争的牺牲品。
俄国太平洋分舰队自从马卡洛夫战死以后,士气更加低落,整个舰队躲在港内不出,专门从事防御。这时,东乡决定进行第三次封锁旅顺港口行动,所运用的船只和人员比前两次的规模都大。东乡准备了12艘排水量为2000吨左右的运输船,挑选了士官37名、士兵207人作为决死堵塞队员,任命海军中佐林三子雄为总指挥。
堵塞船队于5月1日下午5时出发,前往封锁旅顺港口。这次封锁行动由于天气险恶,风急浪高,加上俄军加强了防御,使日军伤亡惨重。但毕竟有8艘日本运输船闯进了港口并爆沉,使俄军大型军舰出入港口受到了一些妨碍。经过第三次封锁旅顺口后,俄舰全部躲到港内不出,整个制海权全部掌握在日本海军手里。
马卡洛夫之死,对俄国太平洋分舰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海军官兵普遍产生一种消极和绝望的情绪。对于应该由谁接替马卡洛夫的职务,曾引起一场辩论。当旅顺面临被封锁危险的时候,阿列克谢耶夫于5月5日去奉天避难,把太平洋分舰队的指挥权暂时交给维特甫特海军少将。
日本联合舰队自从第三次封锁旅顺口以后,把根据地由朝鲜的西海岸移到距旅顺较近的里长山岛,第一舰队仍然执行封锁旅顺港口的任务。由于俄军在港外海面上敷设了大量水雷,也给日本联合舰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在短短6天时间里,日本联合舰队因触雷共损失了8艘舰艇,这对日军的士气是一个很大的挫伤。消息传来,吓得日本海军官兵惊慌失色,目瞪口呆。
日本联合舰队遭受重大损失以后的两个月里,双方的海战一时出现了相对沉寂的状况。但是,东乡平八郎对港内俄国舰队仍然严加监视。5月28日,日本舰队在港外发现了俄舰“诺维克号”,这说明俄国舰队已经打开了被封锁的港口通道。因此,日舰在港外越发加强了警戒。
由于日本陆军第二军在海军西山支队的协助下,于5月24日攻占了金州城,随后于30日占领了大连,使得俄国太平洋舰队受到了来自背后的威胁,就是躲在港内也没有安全保证了。东乡担心俄国舰队逃出旅顺口,更是不分昼夜,不问天候,对旅顺港严加封锁,夜间还在港口外边布雷,以防止俄国舰队逃走。
经过几次交战,日本联合舰队的几艘主力舰艇被炸沉,使得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大为削弱。于是,6月中旬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命令太平洋分舰队“用决战的精神出港!”。6月23日清晨5时40分,俄国海军少将维特甫特率领太平洋分舰队,在没有带布雷舰艇和炮舰的情况下就离开了港口,准备逃往海参崴。
东乡平八郎在23日上午8时30分,接到了第一驱逐队司令官出羽重远用无线电发来的关于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向港外出动的报告,立即率领第一、三、五、六战队的大部分军舰,加上第二、三、五驱逐队,以及第一、十六、二十水雷艇队,从里长山列岛基地出发,火速向旅顺方向航行,于下午3时,到遇岩附近集中,等候俄国舰队的到来。
上午11时左右,俄国海军的扫雷舰艇在前,一面扫除日军敷设的机械水雷,一面开辟航路。在旗舰的引导下,20多艘军舰陆续出港向南航行。日本第一、四驱逐队与第十四艇队立即
逼近俄舰,下午3时与俄国7艘驱逐舰交火。日舰且战且退,向南方大洋退去,到帽岛附近与第三战队会合。这时,出羽重远又率领第三战队与俄国舰队接触,逐渐把俄国舰队诱到南方洋面上。下午6时15分,俄国舰队到达遇岩西北8海里的地方,开始进入日本联合舰队的视野之内。
东乡平八郎为了压制俄国舰队,率领第一战队向俄国舰队的右舷方向逼近。当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发现日本舰队逼近的时候,即开始向右改变航向,企图摆脱日本舰队的压制。但是,日本舰队死死咬住不放,立即向右转变航向,依旧保持对俄国舰队的压制地位。到晚8时左右,俄国太平洋分舰队一看摆脱不了日本舰队的压制,终于放弃了南下的打算,立即改变航向,返回旅顺。
东乡发现俄国舰队向旅顺退却,马上指挥舰队以单横阵全速追赶。日军的驱逐舰和水雷艇队像疾风迅电一样,穷追不舍,10时30分左右,在旅顺港外接近了俄舰。由于天色已晚,海面逐渐昏暗,俄国舰队放弃了入港打算,在城头山下投锚。东乡命令各驱逐队和水雷艇队对俄舰进行夜袭,而俄舰在岸上探照灯光的协助下,并借助岸上炮台的火力支援进行还击。经过一夜激战,双方都受到一定的损伤,但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早日攻克旅顺要塞,歼灭俄国太平洋分舰队,东乡平八郎于8月初发出训令,要求对俄国舰队严加监视,同时指挥舰队不分昼夜在旅顺港外海面游弋。由于没有时间返回基地,日舰甚至连煤炭、水和粮食的补给都在海上进行。
俄国太平洋分舰队自从6月23日出港失败以来,维特甫特连续召开几次海军军官会议,对于舰队能否逃出旅顺港进行反复讨论。经过多次争吵,结果军官们一致同意不再出港。但是,自6月中旬以来,日本陆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大败辽南一带的俄国陆军,向北挺进,使旅顺成了孤岛。8月7日,日军又从旅顺的背后进行炮击,使许多舰长产生了恐惧心理,认为在日本陆军的猛烈炮击下,舰队再继续停留在旅顺港内,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恰在此时,8月8日俄分舰队接到了由阿列克谢耶夫转发的从俄国内拍来的电报:“沙皇陛下希望他的舰队能突破敌方的封锁,冒险开往海参崴”。接到电报后,维特甫特决定率领舰队再次冒险出港,逃往海参崴。此时,除了某些舰上的部分速射炮和船员被派往陆上外,当时俄国分舰队的力量还是近乎完整的。
8月10日拂晓,旅顺港内黑烟突起,俄国太平洋分舰队拔锚出港。走在前面的是扫雷舰,接着就是维特甫特乘坐的旗舰“太子号”,后面跟着3艘巡洋舰,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8艘驱逐舰排列在旗舰的两侧,在舰队的后面是1艘悬挂着红十字旗的医院船“蒙古号”,
维特甫特率领着这支由19艘军舰组成的舰队舳舻相衔,于上午8时30分,带着恐惧和冒险的复杂心情,离开港口向南方洋面驶去。
由于事先得到在旅顺港外监视俄舰的日军哨舰发出“敌舰溜走”的警报,再加上俄国舰队出港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所以东乡平八郎有充裕的时间把自己的舰队集中起来。东乡率领第一战队从清早就在园岛的北方游弋,接到警报后又向遇岩的南方航行。中午时刻,在距离遇岩约10海里的地方,发现俄国太平洋分舰队正向东南方向航行。
中午1时15分,海面上薄雾消散,当距离俄舰8000米左右的时候,日本舰队各舰向俄舰徐徐开炮,进行远距离射击,俄舰也立刻应战,从而揭开了黄海海战的序幕。
双方开始射击的主要目标是对方的旗舰,即“三笠”和“太子号”。日本联合舰队依仗自己航速快的优势,变为东北航向,想压制俄国舰队前面的舰只。俄国舰队觉察到日本舰队的企图后,又逐渐向右转,变为正南方航向,企图从日本舰队的后面逃走。东乡发现这种情况,惟恐俄舰逃走,又命令“三笠”舰仍然在前,恢复单纵阵,增加速度,向西南方向急驶,对俄国舰队采用他最得意的“T字”战法。
过了不长时间,俄国舰队突然向左转,形成波状阵形,各舰互相重叠。东乡见此情景,命令舰队迅速向北方转航,突然切断俄舰返回旅顺的退路。此时,俄国舰队后面的巡洋舰急忙向非战斗一侧隐蔽,使队形立刻变成不规则的两列纵阵,竭尽全力向东南方向逃跑。由于俄国舰队又逐渐向左转变航向,以致双方的距离变远,到下午3时21分,射击暂时停止,日舰又进一步加速追赶俄舰。
下午5时30分,日军第一战队的几艘军舰赶到了俄国舰队的前面,切断俄国舰队南下的退路。俄国舰队首先向日舰开炮,日军也立即应战,于是,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战斗。
战斗开始的时候,俄国舰队利用有利的地位奋战,使日本舰队一时呈现苦战状态。这时,日军旗舰“三笠”冒险冲进俄国舰队的中央。俄舰集中炮火向“三笠”射击,“三笠”舰上弹如雨注,周围的海水立刻沸腾起来。一直到下午6时,日本舰队仍在继续苦战。
下午6时30分,日本舰队才逐渐摆脱被动局面,双方呈势均力敌状态。东乡抓住战机,立刻命令舰队转入进攻,压住俄国舰队的排头,以先进的6英寸炮猛烈射击。俄国舰队又逐渐加大速度,并稍微左转,把日舰甩在侧后。
这时,日本舰队的炮火集中向俄国旗舰“太子号”射击,光是12英寸巨弹就命中15发。“太子号”舰体上弹痕累累,宛如蜂巢。有一弹击中旗舰前樯,爆炸后弹片四面飞散,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司令长官维特甫特和一名军官以及15名士兵全,参谋长以下全体幕僚及舰长全部负伤。
维特甫特一死,整个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就由乘坐“佩列斯维特号”的副司令长官、海军少将乌赫托姆斯基亲王指挥。然而,他也是俄国海军中众多无能的高级军官之一,根本没有能力指挥目前的战斗。
俄国舰队由于失去旗舰的指挥,便各自为战,有的继续战斗,有的照旧前进,有的慌忙向右转舵,想避开战斗,整个舰队的阵形开始紊乱。
日军第一战队乘俄舰队混乱之机,在俄舰队的外侧画一半圆弧形将其包围,变纵阵为梯阵对俄舰队压迫,在距离3000米时,向俄舰猛烈射击。
俄国舰队副司令乌赫托姆斯基在混战过程中,根本没有实施指挥,各舰长也就各行其是,有的逃回旅顺,也有的远逃胶州湾、上海和西贡。到傍晚8时,由于日落,暮烟四起,难以辨认舰体,东乡下令终止炮击,由驱逐舰及水雷艇袭击俄舰。
由于日本舰队没有继续追击,俄舰队只有5艘战列舰和3艘驱逐舰逃回旅顺。战列舰“太子号”修理一下受伤的部位,打退了日军水雷艇的进攻,用4节的航速摇摇摆摆地驶入德国占据的胶州湾,被德国解除武装扣留。
这次黄海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日本联合舰队共发射大约5000发炮弹,命中率为百
分之五至六;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共发射3400发炮弹,命中率为百分之一。在人员伤亡方面,日军有69人死亡,131人负伤;俄军有74人死亡,394人负伤。
黄海海战以后,俄国太平洋分舰队龟缩在旅顺港内的5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上的海军官兵,已经噤若寒蝉,再也没有勇气出港作战了。日本联合舰队又重新封锁旅顺港口,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已经成了袋中之鼠。
黄海海战失败以后,俄国太平洋分舰队遁入旅顺港内,蛰居不出,加上俄国海参崴分舰队在蔚山海面上遭到打击,也不再出港,所以日本海军完全获得了制海权,使日军海上运输线的安全有了保障,对正在辽东半岛作战的日本陆军帮助很大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每天仍对旅顺港进行封锁和扫雷,捕捉秘密进入旅顺港内的俄国船只,有时仍对港内的俄舰进行炮击。
俄国军舰除了布雷船和水雷艇以外,很少出港,舰上的大炮和炮手陆续被调到岸上,以支援旅顺要塞日益吃紧的陆上防御。
由于日军陆军很快占领了旅顺要塞,日本海军在陆军的合下,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将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停泊港内的舰只全部击沉,使其遭到了彻底覆灭。
日本联合舰队与俄国太平洋分舰队的战斗,从1904年月8日战争爆发时起,到1905年1月1日止,日本共损失军舰16艘,其中10艘日舰毁于水雷,包括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水雷舰和1艘炮舰;俄国共损失6艘战列舰、艘装甲巡洋舰、5艘防护巡洋舰,还有33艘以上的驱逐舰、炮舰和水雷舰。俄国太平洋分舰队覆灭以后,日本联合舰队把大部分舰艇调回本国,对船体进行检修,积极着手各项准备工作以便对付即将到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早在日俄战争开始的时候,沙皇政府就一直讨论是否应该增援远东太平洋分舰队的问题。然而,腐败的沙皇政府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研究竟达4个月之久。最后,当俄国在远东的陆海军遭到一系列失败以后,沙皇政府才慌了手脚,被迫决定派遣波罗的海舰队去远东,以加强远东的海军力量。因此在6月日宣布:“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将绕道非洲到旅顺口去加强俄国在远东的处于劣势的兵力。”这支舰队被重新命名为太平洋第二分舰队,海军中将罗日捷斯特文斯基被任命为这支分舰队的司令长官。
10月5日,俄国太平洋第二分舰队由波罗的海利巴雅港起航。这一天,在港口举行了隆重的出师典礼,沙皇尼古拉二世还亲自到码头为舰队送行。罗日捷斯特文斯基率领的这支由31艘舰艇和1.2785万名海军官兵组成的庞大舰队,由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号”为先导,浩浩荡荡,开始走上了增援远东的长途航程。
经过7个多月的艰难航行,太平洋第二分舰队与由涅鲍加托夫率领的太平洋第三分舰队于1905年5月9日在万丰湾会合。5月14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驶离万丰湾北上。从万丰湾到海参崴共有4条航线,罗日捷斯特文斯基认为其中最近和最直的一条是通过日本海岸和对马岛之间的对马海峡的航线,其他航线都较远,而且都要经过容易布雷的狭窄海面。罗日捷斯特文斯基判断东乡平八郎为了防守一切可能的入口,必已分散了兵力,再加上担心舰队的燃料不足,于是决定抄近道过对马海峡前往海参崴。但他根本不知道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正埋伏在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一带水域,等待着他的到来。
洋舰,到日本列岛东岸去劫夺商船,想以此来吸引日本舰队的部分力量。但由于抽调的力量微不足道,并没有使日本海军产生错觉,佯动未能获得成功。
为了尽快通过对马海峡,罗日斯特文斯基考虑到,负责后勤供应的许多辅助舰船与舰队一起航行会妨碍舰队的行动,于是,他命令2艘医院船、2艘拖船、1艘修理船和3艘辅助巡洋舰随同舰队前进,其他8艘辅助舰船则开往上海,另外6艘去西贡,让这些舰船迅速加好煤,一旦舰队得胜,就到预定地点会合。
5月23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进行最后一次加煤,这些燃料足够开到海参崴了。在加煤期间,第二战队司令长官弗尔克萨姆海军少将因病重死去,但罗日捷斯特文斯基决定不向任何人宣布,甚至连原来拟定接替他的涅鲍加托夫也不知道。
日本大本营和联合舰队一直在密切注视着俄国波罗的注舰队的动向。5月18日,东乡平八郎已接到了俄国舰队已于月14日离开万丰湾北上的情报,但以后数日却得不到敌舰的消息。在综合了各方面的情报以后,东乡确信俄国舰队将要通过朝鲜海峡,并立即增加哨舰严加警戒。自己则率领联合舰队主力,在朝鲜海峡以逸待劳,准备迎击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5月27日,这一天海面上雾气很重,能见度不过五六海里,加上西南风的风力达到5级,海浪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水雷艇在操纵上有很大困难,东乡命令水雷艇暂时到对马岛的三浦湾避风,然后率舰队急驶。在中午时刻,到达冲岛以北10海里的海域,又进一步向西改变航向。中午1时30分,第三、五、六战队先后前来会合。到1时40分,终于在西南方发现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正在冲破浓雾前进。
这时的对马海峡寒风凛冽,巨浪滚滚,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全体官兵在26日夜整夜没有睡觉,炮手全部在炮位上值班,随时准备迎敌,但是这一夜却平安无事。
5月27日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日。上午8时,俄国舰队的舰船上都升起了桅顶旗。就在这个时候,医院船“乌拉尔河号”报告发现了日军的巡洋舰。9时左右,俄国舰队组成单纵阵迎战。
由于日舰不声不响地尾随,使俄舰上的炮手非常气愤,在上午11时15分,“奥列格号”首先向日舰开火,其他装甲舰也开始射击。日本巡洋舰立即还击,因为距离远,双方都没有击中。
在辽阔的海面上,炮声隆隆,波涛翻滚,硝烟弥漫,天昏海暗,双方舰队主力展开了殊死搏斗,其激烈程度堪称自日俄开战以来,空前绝有。
日本联合舰队利用其航速优势,逐步把舰队向前逼近,最后把射程缩短到不到一海里,从而迫使俄舰离开了北进的航向,渐次向东改变航向。
下午2时50分,日本舰队全部来到俄国舰队的前面,俄国舰队被迫向右方改变航向,与日本舰队保持同向航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激战,被日军4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集中火力攻击的“苏沃罗夫公爵号”,已被日舰12英寸炮弹打得弹痕累累,整个舰体全被浓烟烈火吞没,完全失去了战斗力,被迫离开了阵列。另一艘旗舰“奥斯利亚比亚号”则于下午3时30分沉没。
由于两艘旗舰一个失去战斗力,一个已经沉没,“亚历山大三世号”便成了俄国舰队的指挥舰。“亚历山大三世号”坚决执突围。
这时候,日本舰队的炮火又全部集中到“亚历山大三世号”舰上,该舰立刻成了12艘日舰射击的靶子,舰上的设施全被炮火摧毁,浓烟卷着烈火笼罩着整个天空,舰身严重横倾,最后也被迫离开阵列。
当“亚历山大三世号”经过修理,又成为战列前导舰的时候,为了摆脱日本舰队的攻击和围困,它率领俄国舰队向东南方向转弯,用迂回的办法继续向海参崴突围。由于俄国舰队改变了航向,两国舰队问增大了距离,最后,俄国舰队在烟雾中消失。
为了搜索消失了的俄国舰队,东乡命令第一战队先向左右方转变航向,然后一齐掉头,寻找俄国舰队。3时58分,日军终于又发现了俄国舰队,立即进行炮击。而此时的俄国舰队主力则趁此机会,再次逃走,再次消失在烟雾之中。于是,日本第一、二战队马上停止射击,急忙追赶俄国舰队主力。
搜索俄国舰队的日本第一战队正向西北航行,随即发现俄国伪装巡洋舰“乌拉尔河号”,遂将其击沉。接着,又遇见俄国运输修理船“堪察加号”,又将其击伤。在击退俄国驱逐舰后,日第一战队又向西北方向搜索,到下午6时左右,终于发现了正在向北方逃走的俄国主力舰队。
原来俄国主力舰队在烟雾中逃走后,过了半个小时,其一部又与日本第三战队相遇,遭到打击以后,又往西逃走,与它们的巡洋舰队会合。后来又与日本第三、四、五、六战队遭遇,交战时间不长,无心恋战,又转向西北方逃走,但仍不能摆脱日本第四、五、六战队的追赶。
此时,因受重创而几乎辨不出舰形的“苏沃罗夫公爵号”,继续吸引着这一水域的日舰火力。最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的一位参谋给俄国驱逐舰发出了“接走将军”的旗语信号。俄国驱逐舰“猛烈号”此时正从旁边驶过,发现旗语后迅速靠近“苏沃罗夫公爵号”,冒着炮击的危险,船员沿舰舷站成一排,利用吊床作碰垫,十分艰难地将受伤的舰队司令长官罗日捷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及司令部一部分工作人员,接上“猛烈号”驱逐舰。而此时的“苏沃罗夫公爵号”旗舰则喷出猛烈的火焰,终于在下午7时20分,于冲岛的东北方约13海里的海域沉没,舰上人员也全部毙命。
在5月27日白天的战斗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损失惨重,司令长官罗日捷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受了重伤,舰队的主力5艘战列舰丧失了4艘,其余的俄舰也因受损而行动缓慢,且舰上的许多大炮已经不能使用。舰队副司令长官涅鲍加托夫海军少将,在罗日捷斯特文斯基受伤不能指挥整个舰队的5小时后,才接到由他接替指挥舰队的命令涅鲍加托夫以他的旗舰“尼古拉一世号”,率领9艘军舰,慌忙往海参崴方向逃走。当他察觉到自己的舰队已被日本的驱逐舰和水雷艇包围后,非常惊慌,为了避免日本舰艇的攻击,他企图把自己的航向伪装起来。他率领残余舰队向西南方急驶,企图在夜幕降临时,再转向海参崴驶去,尽管这样,仍没有冲出日本舰队的包围圈。
晚8时15分左右,日本第一驱逐队的4艘驱逐舰首先冲向俄舰。这时有几艘俄舰突然打开探海灯照射,并向日舰开炮,这恰好给日舰的夜袭带来了方便。日本第二驱逐队冒着探海灯光,穿过飞弹,迅速逼近俄舰,与俄舰实行近战,并在返航时,4舰一齐向俄舰发射了水雷。随后,日本各驱逐队、水雷艇队一齐冲向俄舰,一个队离去,另一个队又出现,实行轮番作舰队的主力立即开始采取扼住俄舰前进航路的行动。9时38分,东乡在东南方发现了俄国残余舰队。第一战队的“春日”舰首先开炮,其他日舰也随着开始炮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俄舰却没有应战的反应。
10时43分,涅鲍加托夫命令旗舰“尼古拉一世号”半降军旗,并挂出万国信号表示投降。
涅鲍加托夫在甲板上声泪俱下地向数百名俄国官兵训话解释他为了保全大家的生命,不得不投降的苦衷后,在幕僚的陪同下,乘坐日本的水雷艇“雉”,跟随秋山参谋和山本大尉,于中午1时37分来到“三笠”舰上,经过谈判,与东乡达成了投降条件。激烈的对马海战全部结束。
在这场具有决定性的对马海战中,俄方损失惨重,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8艘战列舰,有6艘被击沉,2艘被俘;9艘巡洋舰,有4艘被击沉,3艘被扣留,1艘逃到海参崴,1艘搁浅自爆;3艘海防铁甲舰,2艘被俘,1艘被击沉;9艘驱逐舰,有1艘被俘,4艘被击沉,1艘被扣留,1艘遇难,2艘逃到海参崴;1艘伪装巡洋舰被击沉;8艘辅助舰,4艘被击沉,2艘被扣留,2艘医院船被俘。而日方仅有3艘水雷艇被击沉。人员方面,日军死亡117人,伤587人。俄军死亡4830人,被俘5917人,被外国港口扣留1862人。
自1904年5月起,日军一面命令海军继续封锁旅顺口,防止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干扰日军登陆;一面调遣大批陆军分三路踏上中国领土,向驻守各地的俄军发动猛攻,然后集中全力进攻在甲午战争中始终未能占领的辽阳。
第一路是大将黑木为桢统领的第一军。该军自4月攻占朝鲜后,便渡过鸭绿江,同布防于江北的俄军两个师展开激战,该军于5月1日攻占九连城。随后自凤凰城北进,于7月17日攻占摩天岭后,向辽阳城逼近。
第二路是大将奥保巩统率的第二军。该军于5月5日起在貔子窝附近登陆。26日与俄军激战于南山,攻占金州。30日,占领大连。随后一面派兵围攻旅顺;一面以第二、第四两个师团北进,连陷熊岳、盖平。8月3日,陷海城,逼近辽阳。
太孤山登陆,策应其他各军,后改编为第四军。该军于6月8日攻占岫岩,向分水岭前进。7月13日,陷析木域,与后到的第一军、第二军的兵力会合,准备联合进攻辽阳。
日军以大山岩为总司令,儿玉源太郎为参谋长,于8月2日向辽阳发动总攻。其中第一军为右翼,出辽阳东北;第四军为左翼,出辽阳西北;第二军攻正面,三路齐进。辽阳为东北南部一个战略要地,这一战的胜负,对日俄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俄军总司令库罗巴特金大将早已亲临辽阳坐镇指挥,阻击日军进攻。战斗打响后,俄军全力御敌,日兵分途苦战。经多次激烈的反复争夺,9月4日,日军攻陷辽阳。这次会战,日俄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日军集中兵力约9个师团12.5万人,大炮484门;俄军兵力约16万,大炮592门。战持续8天,俄军死伤1.7万余人,日军死伤2.4万余人。
在进攻辽阳之前,日军已对旅顺发动攻势。旅顺口为俄国太平洋分舰队的基地,已经苦心经营6年,其所修建军港炮台,是当时世界上可数的坚固要塞之一。5月底,日军占领大连,以第二军留下的一部分扩编为第三军,乃木希典为司令官,专攻旅顺。自7月底开始,相继攻占旅顺周围各要地,逐渐包围旅顺要塞。8月10日,驻守旅顺的俄国舰队,突围而走。19日,日军对旅顺大举进攻,投兵5万。战斗至24日,日军伤亡1.5万人,损失惨重,但未能攻下。
日军占领辽阳以后,第三军司令部命令各师团对旅顺发起第二次总攻。日军采取构筑工事、“步步围攻”,坑道作业,逐一夺取的办法,虽攻占了几个炮台、堡垒和高地,但关键的203高地未能攻下,而又伤亡惨重,攻占旅顺的计划再次破产。
第三次总攻从11月26日开始,主要目标为203高地。这时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经启程,形势逼人,久拖对日本方面十分不利。日本天皇颁发诏书,要求第三军迅速攻下旅顺,并派儿玉源太郎亲临指挥。日俄两军争战九昼夜,日军伤亡1.6万多人,俄军亦死5000多人。12月5日,日军以重大牺牲为代价攻占203高地,开始重炮俯射旅顺。1905年1月1日,旅顺俄军投降。在长达5个多月的争战中,日军参加攻城兵力累计13万人,使用火炮392门,伤亡6万人,其中将校级军官2000多名;俄军死伤约3万人。
1904年10月,从辽阳退出的俄军,同新增调来的9个师共计22万人,同日军会战于沈阳南之沙河,结果俄军败北1905年初,俄国又进一步加速调集援军,到2月底,俄军兵在哈尔滨、奉天一带达到33万,大炮1219门。日军经过补充又把攻克旅顺的第三军调至奉天地区,总数达到27万人,BG大游(集团)唯一官方网站打992门。双方实力接近,俄方略居优势。1905年3月1日到1日,双方在奉天进行了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陆军大会战。这会战,以3月10日日军占领沈阳而结束。俄军死伤6万,消帮炮弹50万发,被俘2.2万人。日军死伤7万人,消耗炮弹2万发。
1905年6月,日本又拟定了一个“桦太(库页岛)远征作战计划”,调派日军进攻库页岛。7月末,俄国守军投降,日本实现攻占库页岛计划。日俄战争宣告结束。
下一期,讲述日俄战争结局。右上角点击关注不错过“列强吞食中国国土系列”更多好文。